礦山地質與勘查地質的區別
發表時間:2023-12-28 瀏覽次數:185
礦山地質與勘查地質的區別
1、勘查地質
在占有大量野外地質觀察和搜集整理有關地質資料的基礎上,采用地質、測量、物化探、礦物檢測化驗、鉆/坑/槽探工程等綜合地質手段和方法,取得可靠的地質礦產信息資料(包括查明礦產儲量、礦石質量、采選取冶加工條件和礦床技術經濟評價),從而為礦山設計建設提供依據。也就是說,以找礦與擴大資源儲量為目的的地質工作。主要包括原始地質編錄、生產取樣、二次圈礦,供采礦設計;儲量計算、礦石質量管理、損失和貧化監督管理、探采地質資料驗證對比,以及礦山綜合地質研究等。為編制礦山月、季采掘作業計劃及采場單體設計等提供可靠的原始資料,指導合理開采。當一個中段(臺階)開采結束,要編制中段(臺階)地質總結。在礦山開采將要完畢時,要編寫最終地質報告和申請閉坑文件。采用測繪、地球物理勘探、地球化學探礦、鉆探、坑探、采樣測試、地質遙感等手段勘查,編寫地質勘查報告。(1)露天開采礦山常用的生產勘探手段:探槽、鉆探、潛孔鉆或穿孔機。(2)地下開采礦山的生產探礦手段:采用坑道或坑道配合坑內鉆進行生產勘探。(1)根據找礦的方向、礦床類型、勘查階段、勘查類型布置工程。礦查地質與礦山地質在礦體圈定上有很大的差別,主要體現在:(1)勘查地質在礦體圈定上嚴格執行現在規范,以提交資源量為目的;(2)多執行一般工業指標,在目前情況下,中國變化工業指標是很難的,尤其是提高品位指標。(4)單工程中,當樣品達到了工業品位圈為礦體,并“穿鞋戴帽”,低品位樣品不能超過最低可采厚度。(5)礦體連結:可以大膽地推斷,甚至非同一條礦體可以強行連結,以故意增多或減少資源儲量。(1)礦山地質礦體圈定是動態的、保障生產的、符合礦山盈利需要的。(2)工業指標是可以變化的,如邊界品位可根據經濟變化、最低可采厚度可根據采礦方法變化。(3)以采礦的礦塊為基礎進行圈礦,無需太多理會單工程的圈礦,礦塊的品位與年度作業計劃出礦品位相符。(4)在單工程礦體圈定上,以富厚為中心,向兩邊盡量帶入低品位樣品,樣品代入厚度沒有嚴格限制,只要滿足礦塊品位即可。(5)礦體連結:反復驗證,只有同一條礦體才可以連結,不然無法控制損失、貧化。(6)制圖:以簡圖為主,如坑內鉆,只標明樣品、巖性代號,不制作花紋。礦查地質與礦山地質在資源儲量估算也上有差別,主要體現在:(1)完成開拓的:采礦塊段法(礦塊單元計算)——第一個礦塊獨立計算。(1)按勘查地質方法圈定礦體,采礦專業無法采礦,礦山生產無法組織,甚至有礦采不出來。(2)按礦山地質方法圈定礦體,不符合現有規范,報告無法評審。因為中國的地勘規范制定者為勘查地質人員、報告評審者也是勘查地質專家為主。(1)勘查地質人員取樣規范、圈礦規范、制圖規范,但與采礦實際不能結合。(2)礦山地質人員與采礦實際結合很好,但取樣、圈礦、制圖與規范差。(1)目前優秀的礦山地質人員不多,只有老國企老礦山培養了一批人員。(3)在各生產礦山中,尤其是民企,要注意這一現象。(1)地勘規范制定者與地質報告評審,要考慮礦山地質,配置一定比例的礦山地質專家。總結:礦山地質與勘查地質,盡管都是以探明礦體為目標,但兩者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:(1)礦山地質追求可采礦量,勘查地質追求地質儲量。(2)礦山地質以開采單元-礦塊綜合品位圈礦,礦體數量少;而勘查地質則以單工程品位圈礦,礦體數量多。(3)礦山地質設計的探礦工程,要考慮為采礦工程所用,或充分利用采礦工程,即考慮經濟效益與效率;而勘查地質只以探求最多礦石量為目標。(5)礦山地質可充分利用采掘工程所揭露到的地質現象,精細地描述礦體形態和品位細微變化;而勘查地質只能粗略地描述。在此意義上說,從來沒有搞過礦山地質的,難以成為頂級礦床學家。(6)礦山地質與勘查地質勘查手段不同,礦山地質以坑探為主(包括沿脈、穿脈、天井、上山和下山坑道),次為坑內小鉆和坑內大鉆,很少地表鉆探;勘查地質以地表鉆探為主,輔以平坑探礦。(7)礦山地質因發現新的地質現象,可導致新礦種新類型新礦體,特別是盲礦體的發現,從而大大地增加可采礦量。(8)礦山地質的工作粗細要得當,每個中段至少要有1個穿脈坑道要精細編錄,余則可粗。中段地質平面圖最好要有花紋,說明斷裂、圍巖、蝕變體、礦體、厚度和品位。礦山地質部,決定了礦山的經濟效益、礦山的生命周期,是礦山永續的重點部門。
|